全面而严格的内镜清洗步骤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内镜应用中需要进入人体内,与患者的体液和组织接触,如果清洗不彻底或消毒不到位,残留的污垢和病原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感染或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内镜清洗有助于提高使用寿命和质量,内镜的复杂结构使得其在清洗时容易遇到死角,细菌生物膜易发,而全面的清洗可以去除这些生物膜,减少内镜的损害。且实际操作中,内镜清洗工作站的规范应用有还利于避免清洗效果过程中对医护工作者的感染。
使用后的内窥镜器械进入内镜清洗工作站,需要经过以下流程:
1.初步清洁:内镜使用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清洁。对于硬式内镜,需要按照是否需要浸泡以及污染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处理。对于不可浸泡的部分,应使用软布进行擦拭。然后,用自来水彻底冲洗掉附着在表面的黏液和血液,整个过程不得少于1分钟。
2.酶洗:清洗后的内镜应放入含有酶的洗液中浸泡,这一步需要使用流动水进行。酶的作用在于使内镜中残留的血液、体液及组织残留物溶解、松动。对于结构复杂的硬式内镜,可能需要进行手工拆除,用软毛刷及注射器清洗管腔,对连接部、弯曲部则使用高压水枪清洗。
3.超声清洗:为了彻底清除内镜中的细小碎屑,可以利用超声仪器进行清洗。超声波的正负压能够更好地去除手工无法清洗干净的细小污秽。
4.漂洗和干燥:在流动水中漂洗内镜,以去除残留的酶液和脱落的污物。然后,将内镜擦干,并进行润滑处理。润滑后的内镜应使用高压气枪吹干,接着再通过烘干箱进行干燥。
内镜清洗工作站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设计,将整个清洗消毒流程科学地划分为预处理、酶洗、冲洗、消毒、干燥等多个环节,并确保各个环节的操作都在封闭、有序的空间内完成,更好地防止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此外,内镜清洗工作站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准确调控清洗液的温度、浓度以及浸泡时间,保证了消毒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误差。相较于传统的手工清洗方式,内镜清洗工作站不仅提高了清洗消毒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医护人员接触有害消毒剂的风险,而且通过优化干燥存储流程,能更好地保障内镜器械在使用前处于无菌状态,从而更大程度上降低了由内镜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